在新能源智能車賽道上漸入佳境的小康股份(601127)還是邁出了這一步!
公司發布公告稱,其中文名稱擬由“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”變更為“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”,對應英文名稱變更為“Seres Group Co., Ltd.”。另外,公司證券簡稱擬由“小康股份”變更為“賽力斯”,公司證券代碼“601127”保持不變。
“小康”完成時,All in“賽力斯
自2016年登陸上交所到如今總市值突破千億元大關,小康股份完成了一家傳統汽車制造企業的榮耀之戰。
不過,作為一家正向新能源車賽道轉型的整車企業,吹響贏得未來的新號角才最為重要。更名,也是正名!既是敬過往,更是敬未來。
事實上,作為一家民營汽車制造企業,小康股份在傳統燃油車賽道上的處境難言樂觀——“東風小康”的光環逐漸褪色、燃油乘用車銷量又不溫不火,無論產品矩陣還是產線迭代都逐漸被頭部廠商甩開了身段。2018年至2021年,小康股份連續四年扣非后的凈利潤為負,分別為-1.52億元、-8.84億元、-23.08億元和-27.93億元,虧損面逐年擴大,主業失血不止、曾經那個“小康”成長已見天花板!
想翻身?借助新能源智能車“彎道超車”是一條出路。
其中,“賽力斯”被寄予厚望,也正不負厚望!
數據顯示,今年1-6月公司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4.77萬輛和4.56萬輛,同比增長255.12%和204.51%,同期賽力斯產銷占量占到其全部新能源車產銷量的半壁江山,其核心主力的地位已經凸顯!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48.28%,賽力斯成為了“最靚的仔”。
2022年5月,“金康新能源”率先更名為“賽力斯汽車”;而本次上市公司整體更名直言“旨在使公司名稱更貼合公司實際情況及公司業務發展需要”和“統一公司品牌形象、提升品牌價值。”
車可稱“問界”,根在“賽力斯”!
賽力斯原本是小康此前戰略布局的一個新能源汽車子品牌,其在海外收購了一系列核心技術,意欲在國內市場大展拳腳。
不過,可能是受制于其產品主打“增程式”技術路線,在彼時國內市場的接受度還難言樂觀。畢竟在當初30萬元至40萬元級別定價區間內5座油車的選擇余地實在太多了,其中不乏“BBA”等一線名牌可選豪車,消費者愿意放棄“面子”與成熟技術路線去嘗試增程式的寥寥。
而在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提升與價格下探的進一步擠壓下,賽力斯慘淡經營。2020年,以賽力斯為抓手希望破局的金康新能源(即如今的“賽力斯汽車”)又虧了6個多億!
需要指出的是,就算是賽力斯的“至暗時刻”,其依舊時刻牢牢掌控著自己的命運。這其中就包括了2020年時即對SF5與SF7兩款中高端產品的規劃。換言之,即無論事后是否與華為合作,公司都會把賽力斯向更豪華、更智能、更高端方向經營下去。
2021年4月,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成為首個進駐華為線下實體店、華為商城的汽車品牌。據披露,借助華為的賦能該車型發布后兩天收到3000個訂單,超過了賽力斯成立兩年間的銷量總和。從全年看,全國乘聯會的數據顯示,2021年4月至11月,賽力斯SF5銷量共計7080輛,雖然這一數據和“造車新勢力”們相比還有不小差距,但卻是賽力斯與華為聯手打通商業模式邁出的一大步。
2022年,賽力斯再度與華為聯手推出更高定價的問界M5、問界M7。如果說賽力斯SF5還有“小康”的烙印,那么問界M5、問界M7則完全以新品牌打開了新天地。據悉,6月問界M5訂單超1萬臺,而M7發布后72小時訂單已超過6萬輛,更高端的賽力斯終于變得“叫好又叫座”了。
有市場觀察人士直言:如今看來,當初選擇把“賽力斯”的logo從門店撤換為AITO并非是意氣用事,而更像是一場深謀遠慮的品牌重構。這就類似大眾品牌參天之樹下的奧迪、斯柯達、賓利、保時捷等品牌矩陣,它是一種更開放的體系化作戰思路——車可稱問界,根是賽力斯,品牌因此預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!
而目前賽力斯至少還有兩款車型已經整裝待發準備面市。這可以從為賽力斯提供管路配套的川環科技2021年底的披露中得知——川環科技參與了賽力斯SF5、X1、F1、EC36、E513EV等車型的相關管路開發,其中SF5已上市外,X1車型對應問界M5、F1車型對應問界M7。換言之,剩余還有兩款量產車型待上市。
“玉在櫝中求善價”,資本市場上這一次似乎把估值給的很慷慨。去年4月至今,小康股份股價從22元/股附近一路高歌猛進區間最高突破90元/股,總市值更是輕松突破了千億元大關。
眼下看似一副好牌的賽力斯能否打出新花樣,拭目以待!(全景網/龔璨)